织梦CMS -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!

欧博ABG-会员注册-官网网址

【汽车人】中国新能源车出口:东南亚才是重点市场

时间:2024-05-23 21:48来源: 作者:admin 点击: 14 次
自2020年起,东盟连续三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。未来中国新能源整车出口的增长点,必在东南亚。作者丨黄耀鹏编辑丨田草出品丨汽车人全媒体11月份乘用车出口数据出来以后,2022全年出口局面几成定局。据中汽协数据:11月我国乘用车出口27.6万辆,环比下降1%,同比增长62.2%;1-11月乘用...

出品丨汽车人全媒体

11月份乘用车出口数据出来以后,2022全年出口局面几成定局。

据中汽协数据:11月我国乘用车出口27.6万辆,环比下降1%,同比增长62.2%;1-11月乘用车出口225.1万辆,同比增长57.8%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出口59.3万辆,同比增长100%

这组数据被反复引用。海关总署还用销量、金额分别列出前10名出口目的地(目前有10个月数据)。

图片

出口当然增长很大,大家也愿意讨论中国今年还是明年登上整车出口第一的宝座。但比这一标志更重要的是,我们需要看清,未来的增长将在哪些重点市场展开。这是关乎到战略布局的问题。

因为靠轻资产、找合作伙伴代销的方式,无法达到长期、可持续出口增长的目的。

1

未来新能源增长点在东南亚

根据现有数据,很容易知晓,燃油乘用车出口目的地,多年来变化不大。

中东、东南亚、中北美、南美,是排在前面的区域市场,但这些区域市场里面,往往只有个别国家市场突出,整体覆盖性不足。

欧洲和美国当然是全球仅次于中国的重要市场,但中国汽车基本上在外围打转,进展一直有负期望。非洲、澳洲等也是象征性存在。重要的是,燃油车出口不管走不走量,大都不怎么赚钱。

图片

从去年到今年,发生了两件事,或者说一件事的两面: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崛起,连带着供应链、品牌、市场声望,都跟着夺取了不同程度的主动权;特斯拉利用上海产能实施全球产能调配,以一己之力拉动新能源整车出口格局上升了一个档次。

有意思的是,燃油车也跟着借光,扩大了海外地盘。这固然有这两年欧美市场金融问题导致生产困难的因素。

图片

现在,拉动销量增长的是新能源,拉动品牌扩大海外认知的还是新能源,赚钱依赖新能源。未来的增长,在海外开辟新空间,也必然主要靠新能源。这个“新空间”,未必指的地理空间,主要是新的认知空间,即有能力刷新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识。

以前中国汽车出口都是以量换价,靠性价比打开市场,实际上是品牌力弱的代价。

现在看到中国品牌同样的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标价,与中国本土售价比起来,往往存在较多溢价。即便扣除海关关税、运费和经销商利润,也比中国本土单车利润更高(当然里面包含了风险因素)。

如此看来,未来新能源整车的增长点,必在东盟,也就是东南亚。

2

东南亚市场瑕瑜互见

自2020年起,东盟连续3年(包括尚未结束的2022年)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,而中国则连续13年保持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。2020年发生了什么,大家都知道。

自2018年之后,中国就无法把出口重心放在美国市场上了。欧盟当然拥有仅次于美国市场的体量和购买力,但是从2021年否决《中欧投资协议》之后,中国已经逐渐认识到,欧盟不是独立第三极。

随着欧洲地缘的分裂趋势,欧盟的产业弱势加剧,其对中欧贸易失衡越来越不满。欧盟正在放弃自由贸易原则,更倾向于以整体性战略,顶住中国对欧盟潜在出口浪潮。现在这个迹象已经很明显,新能源车不但不能独善其身,而且很可能沦为引爆点。

图片

与此相比,东盟国家目前的市场容量是279万辆(2021年数据),同比增长14%,目前是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第二大区域市场。东南亚汽车市场尚未成熟,成长性好。更关键的是,出口和本地化生产,投资顾忌少。

东盟不是弱化版欧盟,东盟并无整体性贸易对抗的动力。东盟一些国家与中国的贸易纠纷,从未演变成全面贸易争端,遑论贸易战。

这是因为东盟是中国出口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。要么充当上游原料供应者,要么是下游组装供方(规避产地原则)。双方互相依赖的深度非常深,中国也一直拥有对东盟强大的政治影响力,贸易局面的底线很清晰。

图片

另一方面,东盟市场整体性不如欧盟,成员国发展阶段差别悬殊。所谓东盟,其实目前比较有发展前途的是印尼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菲律宾;越南情况比较特殊;缅甸、柬埔寨、文莱、老挝、新加坡暂时潜力不大。

就算是已经有戏的市场,也必须要考虑日系品牌在当地拥有的压倒性销量优势,以及背后强大的认知惯性。

在燃油车市场上,中企显然一直没能捞到什么像样的地盘。日系品牌在东南亚占有率超过80%,在印尼、泰国、马来西亚占有率一度达到90%。欧系车一般只能走豪华路线,拿到一点小众市场。

3

东南亚新能源政策对路

到了新能源,局面就发生了变化。

东南亚国家是主动拥抱新能源的,这一点很重要。印尼在2019年连发3个总统令,鼓励培育本土电动车产业。印尼作为石油出口重要国家,这么做有指向性意义。

虽然以该国的工业实力,搞不出来完整的新能源产业,但2021年7月,印尼发布了“电动车生产路线图”,画的饼(2025、2030、2035规划)就不必认真了,但有很实际的政策导向:要求电动车制造商逐步提高零部件本地化水平,国产化水平和补贴挂钩。印尼降低了电动车技术和零部件关税、下调电动车增值税、提供购车补贴等。

图片

这么做就和跨国厂商(对印尼而言,中企也是跨国厂商了)的思路对上了。后者都是先用整车出口打开市场,尝到甜头之后,才考虑逐步本地化,而不是印度那种竭泽而渔的套路。

对于整车和零部件进口,印度都是高关税伺候,不让海外生产商得利;对于进来投资的,用各种劳工和土地、税收政策“打闷棍”。

当然,印尼、马来西亚、泰国虽然吸引投资的政策被证明比较成功,但他们都不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,因此做好跨国企业代工基地,进而努力成为大国新能源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,是合理的选择。

印尼的镍、泰国的工业园、马来西亚被收购的“进口平替”品牌,都在一定范围内被证明成功。但他们试图独立牵引电动车整条产业链落地,甚至试图做完整的氢能源产业(2021年8月,东盟能源中心发布《东盟氢能——经济前景、发展和应用》),就属于口嗨了。

眼下日系在印尼、马来西亚、泰国的本地产能、售后体系、品牌力上,比还在试探的中企高出不知几个身位。但是新能源这块,中国品牌可以有所作为,日系在这一环节,仍旧慢了。

图片

在泰国市场,长城的纯电动车占据44%的市场,上汽占了29%的市场。印尼市场,五菱宏光占了73%的市场。马来西亚的新能源市场,长城已经有比较详尽的进军路线图。

爱驰还是一如既往地做B端,最近在泰国某租车公司拿到15万辆订单,5年内交付完毕,但是目前尚不了解这一协议是否具备约束性。

有人经常举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,作为东南亚的外围市场攻略,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理由,就是他们也是RCEP的签署国。这两个国家,虽然已经放弃汽车产业,但他们的市场和英国市场非常像,不仅口味相似,就连与中国的关系前景,也不明朗。

对于汽车企业而言,这两个市场都偏小,而且缺乏横向影响能力。名爵今年1-11月在新西兰卖了1400多辆,而当地汽车保有量才450万辆。这种孤悬海外又纵深太小的市场,不能和东南亚市场一体看待,上限不高。

图片

东南亚市场当前主要消费人群平均购买力,当然比不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,尽管主力人群只能买几万元人民币的电动车,但胜在人口结构年轻,国家发展势头向上。更重要的是,这些国家始终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紧密,而重资产投资需要确定性前景。

目前,中企已经在迅猛增加对东南亚的投资。长城、比亚迪、上汽、哪吒等中企,不但投资整车厂,还建立研发中心、部署充电装置。

目前在东南亚,面对中企的攻势,新能源跟牌比较积极的是现代汽车集团。这些动作,对于树大根深的日系来说,暂时只能算挠痒痒,但时间长了,可能积累出自己的优势。

图片

现在东南亚布局的问题,是现实收益和当期投入不成正比,必须用长期主义的态度看待东南亚市场。东南亚的新能源市场,不是中国市场的“幼稚版”,倒有点像“阉割版”。中国新能源现在卷到谁都很难赚钱的地步,不如拓展一下生存圈。

有些企业已经在此布局了很久,刚看到一点效益,有的才立规划。在这个节骨眼上,不能光盯着每月卖到每个国家多少车,还要考虑清楚投资“连带效益”的上限在哪。

东南亚之所以对中企来说特殊,就在于它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小市场,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。

(责任编辑:)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 验证码:
发布者资料
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: 注册时间:2024-09-19 09:09 最后登录:2024-09-19 09:09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