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神崇拜是一种原始自然崇拜。古人将山岳人格化、神化并加以崇拜。最古老的山神就是山本身、山上的石头、动物和植物等依附于山岳生存的一切,欧博娱乐都可能被视为山神。逐渐,每座山皆有神明掌管,神主宰吉凶、丰收、佑一方太平。 这正是“山无大小,皆有神灵。”[1] 地方山神实录 三尊山神皆为女性形象,衣着带有相同的纹案,通过持布帕的特征猜测原型为满人贵族。 山的象征意义 中国是一个多山国家,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名山,如喜马拉雅山,黄山五岳,四大佛山,及武当山、庐山、井冈山、武夷山等。山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33%,中国可谓山国。山、江山、自古也是祖国、盛世的象征。 吴王旧国,今古江山秀异,人烟繁富。甘雨车行,仁风扇动,雅称安黎庶。—— 柳永值盛世。观此江山美。合放怀、何事却兴悲。—— 董颖 山在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中,占重要地位,后世逐渐衍生为皇权、政权的原始象征。帝王的统治被称为“一统江山”,欧博allbet帝王的死被称为“崩”,可见也山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皇权,保证着统治秩序的稳定。《礼记·祭法》云:“山林川谷丘陵,能出云,为风雨,见怪物,皆曰神。” 历代天子封禅祭天地,也要对山神进行大祭。 道教与山神 道教名山“五岳”,延续到了现代。“五岳”代表了东南西北中五方:东岳泰山;南岳衡山;中岳嵩山;西岳华山;北岳恒山。这五座山有对应的山神“五岳大帝”。[2]广义上,五个方位及天、地即为道教观念中的宇宙。 东岳大帝服青袍、戴苍碧冠;南岳大帝服朱袍、戴九丹冠;西岳大帝服白袍、戴太初冠;北岳大帝服玄袍、戴太真冠;中岳大帝服黄袍、戴黄玉冠。 国泰民安,便起源于 “天下之安,犹泰山而四维之” [3]之说,泰山是五岳之首。自秦至清,先后有十三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。山,是东方文化的缩影,宗教思想的寄托之地。 山神之书 :《山海经》 著于两千多年前的《山海经》原是一部图文的经典,描绘了各类山神的外形、样貌、职能等。原始古图虽已丢失,根据《山海经》中的《山经》所记载的上古时期的诸山概况和山神形貌,后人又创作了《山海经图》。《山经》共记载了441座山,其中主管众山的有两类山神:其一,同一山神司管群山;其二,只管一座山的一山之神。 大抵南山神多象鸟,西山神象羊牛,北山神象蛇豕,东山神多象龙,中山则或杂取,亦各以其类也。“ 其中所描绘的山神或形成人与动物、多种动物合体的造型,表明了当时人对动物图腾的依赖和崇拜。 少数民族信奉神山现象 藏民世代生息于高远多山区,依山而繁衍,故藏民对山神尤其崇拜。根据藏族民间的传统信仰,认为藏地有四大神山:阿尼玛卿、冈仁波齐、墨尔多山、梅里雪山。 这四座神山是藏区神山的代表,是佛教入藏前就有的原始信仰。高山之巅为神灵之居所,藏民借此祈佑草木兴盛,远离灾恶气候,丰收及族人长寿,也相信山神能够责罚恶人,故凡是经过高山,不能高声喧哗触怒山神,以免召来极恶天气的惩罚。 青海省黄南州内有一座山,藏语称“阿尼夏吾”[4],被当地人尊为神山。除祭山活动外,当地出生的孩子如体弱,家人就会把孩子带到阿尼夏吾山转山、朝拜以表示对山神的敬仰,该地区多有取名为“夏吾”者。 山,神明居住之地。山神崇拜体现了人对自然万物的尊敬;在民族、地理因素影响下,人对掌握世俗命运的纯粹向往。 [1]引自《抱朴子》内篇·登涉。《抱朴子》为道教典籍,作者为晋代的葛洪。抱朴是道教术语,源于《老子》的语句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。 [2]五岳大帝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山神,分别指东岳大帝、南岳大帝、西岳大帝、北岳大帝、中岳大帝。 [3]汉淮南王刘安《上武帝书》:“天下之安,犹泰山而四维之”。 [4]藏语中“阿尼”意为爷爷或先祖,“夏吾”有野鹿之意。 (责任编辑:) |